典籍

日本藏着多少中国绝版书?盘点那些失而复得的中华典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典籍浩如烟海,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历史的见证。然而,“天禄之灾,兴废靡常”,战争的焚毁、朝代的更迭、以及保存条件的限制,使得大量古籍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其中不乏具有重大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孤本、善本。这些失传古籍的命运,牵动着历代学人的心弦。幸

典籍 中国绝版书 佚存丛书 古逸丛书 绝版书 2025-05-20 11:13  17

文史典籍文化常识积累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常识 典籍 文史 文史典籍 释词 2025-05-19 21:39  14

新媒体研究院党团支部联合中央财经大学政管学院党支部 共赴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寻迹典籍瑰宝,铸牢自信之魂”主题党团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进一步筑牢文化自信根基,2025年5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党支部、团支部,2024级硕士生团支部与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共赴国家典

博物馆 典籍 中央财经大学 典籍博物馆 典籍瑰宝 2025-05-19 12:00  12

全国首家藏文典籍博物馆开馆

四川省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由四川省文物局主管,是一家集藏文典籍搜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利用、教育于一体的非国有省级博物馆。该馆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南江路,使用面积约 4000 平方米。建筑巧妙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成为

博物馆 典籍 藏文 藏文典籍 典籍博物馆 2025-05-18 20:43  12

织就人间情与义!七仙女神话如何从典籍走向戏台银幕

七仙女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极具魅力的一组女神形象。她们是从织女神格分化而来,最初与天文星宿崇拜相关,如昴七星、扶筐七星、织女三星、婺女四星等 。其形象最早雏形可追溯至秦汉之际的星宿崇拜和羽化登仙思想,传说源头与羽衣仙女有关。屈原在《远游》中记载的 “羽人” 形象,

典籍 七仙女 戏台 戏台银幕 七仙女神话 2025-05-18 12:21  13

随笔 | “典籍热” 背后:“视觉内爆”是蜜糖还是砒霜?

最近五年来,以《典籍里的中国》《但是还有书籍》《书房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为代表的视听作品,将中华典籍重新带回普罗大众的视野,形成一股典籍热潮。曾经被视作冷僻故纸堆的中华典籍,伴随着传播可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新时期增添了数字赋能。通过国家电视台的权威

随笔 典籍 蜜糖 内爆 视觉内爆 2025-05-18 12:04  17

全国首家少数民族典籍类博物馆——四川省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即将开馆!

四川省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四川省文物局为主管单位,是一家集藏文典籍的搜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利用、教育于一体的非国有省级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南江路,使用面积达4000平方米左右。其建筑巧妙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博物馆 典籍 藏文 藏文典籍 典籍博物馆 2025-05-17 23:52  12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81)丨让竹帛韦编化身数字星火,助典籍文明永续时代之光——专访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志清

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研究馆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先后从事古籍采编、整理、保护、管理等工作,参与“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医藏》《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组织编纂工作,策划并组

数字 典籍 古籍 张志清 国家图书馆 2025-05-15 08:52  14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11月20日,“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开幕。中外专家依托中华经典文献挖掘和阐发人权发展理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学术研讨会 典籍 人权 2024-11-22 16:46  18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第13届年会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15至17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第13届年会暨重庆市翻译家协会2024年年会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与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共同主办,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典籍英译 研究会典籍 典籍 2024-11-21 11:31  13